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 策略游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日本 策略游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最大的战略集团是如何消失的?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到二战后期,日本陆军能够称为“战略集团”或者战略区级单位的只有六个,如果把“航空总军”这个非地面部队再排出去,那就只剩下关东军、中国派遣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和太平洋战场主力“南方军”,上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军级”单位。题主想问及的,大约是在第二次菲律宾战役中被基本消灭的第14方面军,但它只是“战役重兵集团”。

(麦克阿瑟)
所谓的“南方军”成立于1941年11月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以寺内寿一大将为总司令官,陆军参谋次长冢田攻中将(后来出任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被高射炮干死了)出任总参谋长,为了保密,该军总司令部是在陆军大学里秘密组建的。战争爆发后迁到越南河内,日本投降时司令部所在地为西贡(今胡志明市)。
到1942年初,南方军总兵力一度高达210万人和2500多架作战飞机,确实是当时日本最大的战略集团,至当年10月关东军升格算起,南方军与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并列为海外日军的三大主力。并且它的许多部队都是从中国战场抽调的,比如第2、5、第6、第16等我们比较熟悉的师团都是如此,同时还拥有日军全部15个战车联队之中的9个,可见南方军实力之雄厚。
(山下奉文)
当然,在美帝强大的海空火力下,南方军也是日本陆军伤亡最惨重的战略区,保守估计日军死鬼超过150万个,几占二战日军阵亡总数的60%强。因此尽管日军不断从本土、从中国战场抽兵增援,到太平洋战争末期,南方军的兵力规模仍然急剧减少,投降时只有75万人了(其中部分部队转调回国),给揍得挺惨。
到1944年美军大反攻阶段,南方军除直属部队外还下辖五个“方面军”建制,包括缅甸方面军(约10个师团的兵力)、驻马来和爪哇等地的第7方面军(约4个师团和7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驻越南、老挝等印支国家的第18方面军(约4个师团和2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驻澳洲北边新几内亚的第2方面军(约9个师团的兵力),以及本题的主角,驻菲律宾的第14方面军。
(被老麦丢下的温莱特将军)
第14方面军原来只是三年前负责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司令官是本间雅晴中将,后来自然成为占领军,兵力大约4个师团和1个独混旅团10万余人。到1944年夏季,美军已经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和新几内亚,并且决定继续夺取莱特岛,因此占领整个菲律宾的战略态势非常明显,于是日军大本营紧急组建第14方面军,开始加强吕宋岛上的防御力量,并且把已经调往关东军的山下奉文大将又调回来送死,据说哭得稀里哗啦的。
我们知道,麦克阿瑟是在当年日军进攻菲律宾时孤身逃走的,最后美菲军8万余人投降,那次战役也被称为“菲律宾战役”,为了区分,习惯上将1944年美军的反攻称为“第二次菲律宾战役”。从日本投降的过程来看,第二次菲律宾战役的合理性其实很被质疑,远没有尼米兹攻克硫磺岛、冲绳岛对日本本土的威胁之大。
(胡汉三又回来了)
不过当时麦克阿瑟统率的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是并列的,资格老脾气暴的麦克阿瑟一定要先反攻菲律宾,参联会也不好说什么,个人总感觉麦克阿瑟确有急着报仇的心态:“我胡汉三又回来了”。1944年10月中旬,美军集中了第6集团军全部、第8集团军一部和两个海军舰队,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向莱特岛和吕宋岛。
南方军在战役期间对山下奉文的方面军进行了多次增援,先后投入作战的有第16师团、第30师团、第100师团、第102师团(第35军),第1师团、第26师团(方面军直辖),以及第8师团、第10师团、第19师团、第23师团、第103师团、第105师团和坦克第2师团(增援而来)等部,共计13个师团和3个独混旅团,于是“第二次菲律宾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期间最大规模的陆上战役。
(山下奉文投降)
战役进程就不赘述了,总之在美军的火力扫荡下,山下奉文所部在第二次菲律宾战役中(包括莱特岛战役)阵亡45万余人(包括海军死鬼),加上杂七杂八的辅助人员总数突破50万人,第14方面军几近全军覆灭。不足10万残余日军后期被压缩在吕宋北部、马尼拉以东的几处山区,但是在美军的严密封锁下,大批日军病饿致死,倒也是罪有应得。
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时,山下奉文手下的尚武集团原152000人还剩下55000人、振武集团原105000还剩下12500人、建武集团原30000还剩下1300人,拢一起只有不到70000人了,至此,南方军最大的战役兵团已经不复存在。而曾经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由于实施过新加坡大屠杀等恶行,投降后即被盟军羁押和审判,1946年在马尼拉被处以绞刑。
(小野宽)
日本军事战略的实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日本二战战败后,蛰伏已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战略体系,在西方世界也是混得风生水起。
1,紧紧地依靠美日同盟。我们知道,美日之间有一系列的军事协议,《美日防卫指针》等多次修订,适应飞日之间的战略需求。
二战以来,日本从内心深处对美国产生了恐惧,这个我们从日本领导人对待美国的态度就可以看到。日本也意识到,要想夸大自己的利益,只有取得美国的信任,所以日本心甘情愿的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强化美日军事合作。
2,想办法修改宪法,重建日本军队。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正规军叫日本自卫队,说明日本是没有军队的。原因就是,二战失败后,日本受到国际社会的惩罚,不能拥有军队,不能对外作战。所以这些年,日本的高层,一直谋求修改宪法,重建日本军队。
3,日本大力发展海军,包括潜艇、直升机航母等重型军舰。其实日本这是在钻空子。日本目前不可能发展中型航母,法律不允许,美国也不放心。于是日本就通过直升机航母,来掌握航母技术。同时发展潜艇部队、反潜部队,围堵邻国。
4,日本一直谋求自主研发装备的能力,日本的潜艇、军舰性能都很不错,并且不惜耗费重金,也要自己研发五代机,其实日本一直没有放弃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反而在一些领域,研究更深入了。只是进攻性重武器被限制。
所以,日本的核心是依赖美日同盟,依靠美国,获得美国的信任,日本自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并且等待机会,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日本一定会修改宪法,重建军队。
日本军事战略的实质就是做一个军事大国,摆脱多年来受美国的军事束缚和对美国的军事保护的依赖,重温二战前的军国主义美梦。尽管现在的国际形势以及日本的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制裁和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就是不能拥有国防军(可保有自卫队),不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航母等),不能拥核。
“三不限制”虽然让日本感觉很不舒服,但却让日本在“和平机制”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战后短短的三十年间,日本经济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日本并没有因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向振兴而满足,反而更加留恋一战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荣光”,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潮及势力沉渣泛起。
由于美国为自身在亚太利益的战略考虑,说白了也就是利用日本给中国苏联(现俄罗斯)“捣乱”,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回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日本右翼势力日益猖狂,甚嚣尘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为日本二战甲级战犯逃过审判的日本右翼势力代表岸信介(日本现首相安倍晋三外祖父)竟然当选日本首相,他曾就想“修宪”,但未成功。此后,虽然日本有所“收敛”,但始终没有放弃修宪扩军、不仅要做经济大国还要做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梦想。
日本历届政要一直都在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祭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欲图重温旧梦,实现军事大国的狼子野心。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岸信介任日本首相后,日本多任首相都曾打出“修宪“牌,但都未果。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紧锣密鼓,加快修宪扩军的步伐。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日本从来就不是个“安分”的国家,纵观日本发展的历史,可以说这是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足够的警惕。
靠谁不如靠自己。只要我们自己强大了,纵使日本完成了所谓的“修宪扩军”,其又奈我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 策略游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 策略游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