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述大班幼儿主题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大班主题建构游戏活动指导策略如下:(1)鼓励幼儿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建构,培养独立建构的能力。
(2)指导幼儿学习如何观看和设计建构图纸。
(3)在进行主题建构,指导幼儿选用适合的材料来表现构思,并体现建筑物的特征和细节。
(4)在欣赏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5)鼓励幼儿之间的分工合作,引导他们共同确定建构主题,设计建构方案,共同开展建构活动等。
有效介入教师作为幼儿建构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欣赏者,应不失时机地幼儿建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建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幼儿需求,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例如:幼儿是否对活动感兴趣;材料是否十足;幼儿是否遇到了技能障碍。
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幼儿确定不同指导重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忌指导 的内容和方法单一。例如,有的孩子需要提高技能能,有的需要培养其耐心,有的 需要体验成功感等。
二、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除了能够单独建构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及细节部分。按课程总目标要求,大班幼儿还需掌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任务的要求。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建构中喜欢自管自玩,而且把自己需要的材料抢一大堆,完全不顾大家,并且不管有些建筑内容需大家共同完成的。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开学初,我就多选择一些合作建构方面的内容。
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令应当把握的策略和基本要求?
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令应当把握以下策略和基本要求:
策略:
1. 观察先行
在给出指令之前,充分观察儿童的游戏情况,了解他们的游戏进程、需求和遇到的问题,确保指令具有针对性和必要性。
2. 适时介入
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出指令,避免过早或过晚干预,以免破坏儿童游戏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 简洁明了
指令的表述应简洁、清晰、易懂,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语言,让儿童能够迅速理解。
4. 引导为主
采用引导性的语言,启发儿童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具体的做法。
5. 尊重意愿
充分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和想法,指令不应强制改变儿童的游戏方向,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调整。
基本要求:
1. 基于儿童发展
指令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困难。
2. 积极鼓励
指令中要包含鼓励和肯定的元素,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参与游戏的热情。
3. 灵活应变
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反应,灵活调整指令的内容和方式。
4. 以身作则
教师自身要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5. 后续跟进
给出指令后,要关注儿童的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令应当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游戏体验为出发点,做到恰当、有效且富有支持性。
教师应该如何有效指导幼儿游戏?
1、教师包办代替和导演游戏。教师往往把自己对游戏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角色的对话、 动作、 表情以教师的理解和标准为主,片面追求游戏的“表演性”,而忽略了游戏的“游戏性”。而每次游戏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均由教师提前安排好,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只局限于扮演。
2、教师中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时常看到教师中断幼儿的游戏,教师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看待幼儿的游戏,如果觉得幼儿的游戏过程不符合实际就会中断幼儿的游戏,对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中断幼儿的游戏是因为游戏时间不充足。例如,当幼儿的游戏进入高潮时,食堂的餐车进来了,这意味着游戏必须终止。这样就无法使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3、教师放任幼儿的游戏。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就是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他们只是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准备适当的环境及玩具,不关心幼儿游戏进行的情况,也不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