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二战策略游戏手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二战策略游戏手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交战双方的战略如何?
纳粹德国的战略是:先占领欧洲,再与日本夹击苏联,然后掉头与意大利搞定北非,并以此为前进基地,渡海攻击巴西,控制南美,再北上配合日本占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行动方式为闪电战;日本战略是:先进占韩国、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突袭太平洋,然后占领北美洲。

意大利战略是:先控制地中海,再在德国协同下占领北非。
但三国战略企图都因国力不足或局部失策而在1941年左右破产。
太平洋战争在二战中的作用?
太平洋战争发生时,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是不如日本的。在世界范围内来讲,太平洋战争属于次要战场,但是太平洋战争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母对决,马里亚纳海战,中途岛海战,珊瑚海海战各个经典。
论战略上的重要性的话,日本和美国开战,主要是出于对战略资源的需求,美国控制了东南亚的菲律宾,日本需要东南亚的资源,就绕不开美国。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战略上阻断了日本从海上获得资源的道路(日本后期从岛外运送飞行员都有以潜艇运输的事例),从而使得日本缺乏战争的动力。
二战中苏联有哪些损失惨重,但达到了战略目的的战役?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不假思索头脑里就出现了一次战役,符合题主所提出的这两个条件。这场战役就是爆发于1942年初到1943初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这一场战役的持续时间和战斗规模都是空前的,但是由于同一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实在是著名,掩盖了这次位于中央战线上的大型战役。
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到莫斯科战役前,德军凭借巨大的优势打的苏军节节败退。苏军在这段时间,军队损失惨重就达到313.7万人、损失坦克2万余辆、火炮4万余门以及飞机1.7万架。直到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凭借源源不断的增援和强大的精神支持下,最终扼制和击退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在莫斯科战役后,苏德战争上德军停止了全面进攻,中央战线上的德军也转入了防御状态。
紧接着莫斯科战役的,就是在1942年1月爆发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苏军为了彻底解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对于莫斯科的威胁,对于德军控制的交通枢纽距离仅120英里的勒热夫及其附近地区发动了反击作战。
苏德双方的损失
这场战役从1942年1月8日苏军发动攻击开始,到1943年3月22日德军最终放弃。在持续了13个多月的战争中,苏德双方均投入大量力量。苏军出动的总兵力为368万余人,并且多次组织攻势,攻击人数最少的一次也有34万余人,人数最多的一次更是达到了140万人,苏军为此总共伤亡了178万余人,其中阵亡62万余人。苏军的损失不可谓是不惨重,在攻击作战中人数损失尚且如此惨重,更别提1941年的防御作战了。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此次作战中,同样也损失较大,光阵亡人数就达到了30万余人。
尽管从数据上看,苏军损失更大,但是从战役目的和对苏德战争的影响,苏联是最终的胜利者。苏联红军素来是不怕兵力的损失,而德军则是打一打少一点,而完全损失的30万余人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来说是个重大打击,而且最终德军在苏军的重压下,选择了撤退,苏军完成了战役目标。
不过这次战役的战略上的价值远远大于战役的胜利,因为由于苏军与中央集团军群的鏖战,组织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南线参与“蓝色行动”,也影响了德军对于第六集团军的增援行动,间接导致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败。说到底还是苏军在人力物力上的胜利,因为苏军可以同时在中央和南线两线作战,而德军只能维持一个中央方向上的战斗。
苏联在二战时期打的大部分战役都损失惨重,不管是击败关东军的诺门罕之战,还是改变苏德战场局势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林战役,苏联军队的损失数量都要高于对方。诺门罕之战是日本和苏联进行的一次试探性交手,日本出动了2.5万人参战,苏联出动了10万人参战。在战争中苏联动用了大量的飞机和坦克,让日本见识到了苏联军队的装备优势。
诺门罕之战结束后,日本再也没有招惹苏联,苏联达到了威慑日本的战略目的。然而诺门罕之战的损失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苏联战死了9700多人,受伤了15000多人,伤亡人数达到了2.5万人。日本阵亡8400人,受伤了8700人,伤亡人数情况比苏军少了三分之一。
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在整个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军队的伤亡人数超过80万人,德军的伤亡人数大约为50万。因为苏联人口是德国的3倍左右,所以苏联能够在短期内补充兵力,而德国无法在短期内补充兵力。莫斯科保卫战的意义非常重大,这场战争的胜利,避免了苏联被德国的闪电战打垮,给苏联军队反攻赢得了时间,是一次战略上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著名的转折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后期,德国第六集团军向苏联投降,苏联军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军队伤亡了一百多万人,同时也消灭了上百万的德军。这场战争德国军队以惨败收场,苏联军队同样也是惨胜,只是苏联的地大物博,人口数量众多,所以兵源的补充能力更强,在损失人数超过德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为德军的普遍素质更高,一直到柏林战役,苏军的每一次战役打的都很不容易。苏联在二战时期共伤亡了2700多万人,只要是苏联军队打赢的战役,基本都是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完成了战争的战略目的。
二战时期苏联这方面的战役应该有不少,苏军有不少战役尽管获胜但损失人数超过对方,比如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的莫斯科会战,苏军挫败了德军准备攻占首都的目的并击退对方100余公里,但损失高达180余万人,而德军损失按照苏军数据也不过70余万人。又如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的白俄罗斯战役,苏军彻底击溃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不过损失高达77万余人,而德军只承认损失35万人。
不过我认为苏军损失惨重却达到战略目的的战役是1941年7月5日-9月10日的基辅战役。苏军损失70余万人,损失411辆坦克、28419门火炮和343架飞机;德军称俘虏苏军66.5万人,缴获和摧毁装甲战斗车辆884辆,火炮3718门。
这场会战的主要过程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 不在赘述。
对于德军来说,这场会战又不得不打,尽管在8月份苏军斯摩棱斯克会战已经失败,苏军在莫斯科方向几乎没有防卫力量,直取莫斯科似乎不成问题。
然而德军此时最大问题是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推进800千米,南北进展却相对缓慢。当时南方集团军群紧靠中央集团军群右侧的左翼部队在苏军第5集团军的阻击下推进不到300千米,这使得中央集团军群右翼暴露500千米,很容易遭到侧翼攻击。
同时,在中央集团军群右翼除了西南方面军(尽管兵力与兵器损失严重)外,还有南方方面军等且又在组建新的方面军。如果这时德军放弃基辅附近苏军重兵集团于不顾,以60个师进攻莫斯科,不仅最终必将因为战线太长而不得不掉头清除这近1000千米的南翼战线,而苏军一旦实施侧翼突击,中央集团军群会面临后路被断危险,届时德军形势将更为不利。
此外,尽管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歼灭了苏军第6、12集团军进抵第聂伯河下游,对苏军西南方面军侧后构成威胁,然而由于战线过长且兵力不足在8月14-15日遭到苏军反击后不得不转入防御,无力迫使苏军后退。
所有这一切,使得德军统帅部最后决策先南下再向莫斯科进攻。
在这场会战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但对于苏军来说,战略意义重大。在基辅会战近80天时间,苏军从次要战区和内地抽掉了大批部队集中到莫斯科方向、先后完成4道防线构筑、加强了反坦克训练、改进了自身装甲兵部队战术、加强了制空权的争夺。
而更为关键的是,德军此时对于莫斯科的进攻已经失去突然性,苏军有了预先准备,尤其是加强了反坦克措施和野战工事构筑阻止了对方的急速推进。而苏军预先准备的时间来之于德军对基辅战役的拖延。
将近80天时间使得苏军莫斯科防御和反攻的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就绪到位,也使得德军将面临苦不堪言的秋季泥泞和冬季严寒。同时,基辅战役的结束即意味着莫斯科战役的开始,这又使得苏军知道了德军的准确进攻方向。
德军在基辅战役后尽管倾全力进攻莫斯科,不过此时任何突然性与乱而取之的时机早已不复存在,德军仅凭已受削弱且分散的装甲部队力图突破苏军的坚固防御,显然无法获胜。此外,德军在集中兵力的同时,又使得南方与北方集团军群打击力量削弱,而已受重创的苏军在当地战区兵力得以恢复,又为后来苏军对罗斯托夫与提赫文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因此,基辅战役尽管是德军1941年最大战果,却又导致了德军1941年整个战场的全线失败!这个战略意义对于苏军来说不得不说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二战策略游戏手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二战策略游戏手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