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策略游戏 二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策略游戏 二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中交战双方的战略如何?
纳粹德国的战略是:先占领欧洲,再与日本夹击苏联,然后掉头与意大利搞定北非,并以此为前进基地,渡海攻击巴西,控制南美,再北上配合日本占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行动方式为闪电战;日本战略是:先进占韩国、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突袭太平洋,然后占领北美洲。
意大利战略是:先控制地中海,再在德国协同下占领北非。
但三国战略企图都因国力不足或局部失策而在1941年左右破产。
二战德国有机会取胜吗?具体采用哪些战略?
一不进攻苏联,占领法国后立即收手。二进攻苏联应立即进行全民动员,进入战争状态,迅速扩军。三不建没用的战列舰将资源转向建立更多的机械化部队。四,充分利用被苏联占领的加盟共和国,比如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的反苏力量。
二战时,北非战场的意义有哪些?
先了解下北非战场开辟的原因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说要恢复罗马帝国的荣光,先插手进攻了北非,希特勒开始表示愿意支援他一个装甲师,墨索里尼怕利益瓜分,就没有同意,希特勒因此决定永不发兵北非。后来意大利挡不住盟军在北非的进攻,被迫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为了保障本土安全就派隆美尔出兵北非,隆美尔在北非首先发动了昔兰尼加战役,击败了英国的第8集团军,一直打到了阿拉曼,使英国开始重视北非战场并向北非增兵,同时美军开始在摩洛哥登陆,北非战场全面展开。
传统意义上的北非包括: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王国等。北依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望,居民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
战前的北非基本上处于殖民地状态,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与英国和法国进入战争状态,后期由于法国向德国投降,北非战场就变成了英国与意大利单独对抗的局面。
从军事角度看,前期的英国在各个方面均处于劣势,英军在北非共布置了10万左右的兵力,分布于埃及、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等地区,英军的战略目标是以守为主。而意大利在北非和东非共有两个重集团军,共52万人,于1940年9月13日从利比亚向埃及发起进攻。
英军撤退很快,前线瞬间被意大利占领,但由于意军统帅把重心放到了希腊战线上,导致了意军战线延长,补给困难。而英国通过不断支援于1940年12月17日进行反攻,结果是意军被俘13万人,坦克400辆,火炮千余枚。
希特勒赶忙向北非支援,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率领第5轻装甲师在北非登陆,迅速突破了英军防线,4月15日,德军占领了全部意大利在北非失去的领土。而英军虽然获得了4个步兵师和装甲支援后,在反攻方面仍是突破不了德军防线,反而在第二年被德军反攻。
但德军的补给非常困难,而英军离基地很近,到了1942年10月23日,英军兵力达23万,坦克1100辆,飞机1200架,德国和意大利加起来的兵力是8万,坦克540辆,飞机350架,各方面处于劣势。
11月4日,隆美尔开始撤退。11月8日,盟军的“火炬作战计划”开始,至第二年5月,德意联军全部投降,共25万人被俘。
火炬行动之前德军在东线一共损失了6214架飞机,从火炬行动开始到突尼斯失守,德军又损失了2422架,同时东线损失2119架。坦克损失2500辆,包括501式和503的33辆虎式坦克。
从战略角度看
如果德军占领北非地区,中东随即就会被占领,这意味着盟军给苏联的补给无法从伊拉克上岸并通过铁路运输到苏联,所有的物资将从西伯利亚铁路和危险的北极航线进行,很有可能会导致东欧战场的失败。
德军二战只能依靠罗马尼亚的年产量600万吨的石油,一旦占领北非,每年至少会增加1100万吨石油,更多的石油会让德军装甲部队和空军可以发动更高级的战争。
占领北非后德军还可以从中东北上进攻苏联或者是东进印度发起进攻,可以说北非甚至决定着二战成败。
而英军胜利后可直接进攻意大利本土并进攻德军。
从经济角度看
英国是一个岛国,重要物资均来自海外殖民地,海上交通线对英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连接着英国最大殖民地印度,又是海上交通枢纽,所以北非对英国也很重要。
北非战场虽小,但在二战的地位是不低的,而有一种说法是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可以说是二战的转折点,不管是不是都可以证明北非战场的重要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策略游戏 二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策略游戏 二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